达飞海运重返苏伊士运河,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启新篇章

达飞海运旗下的"CMA CGM Osiris"号集装箱船正式通过苏伊士运河,标志着超大型船舶时代的重启。为吸引大型船舶重返运河,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提供15%的通行费折扣。此前,受胡塞武装袭击影响,大量船舶被迫绕行,运河集装箱运输量显著下滑。这一消息为航运业注入活力,显示出恢复正常通航的希望。
达飞海运重返苏伊士运河,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启新篇章

近期, 达飞海运旗下的"CMA CGM Osiris"号集装箱船成功通过了备受瞩目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自2024年3月起首艘从曼德海峡进入的超大型船舶。这一船舶的载箱量高达15356标箱,显示出其在现代货运中不可小觑的运输能力,且总吨位达到15.4万吨,这一数据足以令人瞩目。

该船此行的路线是从新加坡驶向亚历山大港,显示出全球贸易流动的活跃性与重要性。随着这一航行的成功,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也推出了一项为期三个月的新激励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大型船舶重返这条全球运输的重要水道。

新政策助力航运复苏

特别是针对那些净吨位超过13万吨的集装箱船舶,运河管理局提供了15%的通行费折扣,以此来刺激船舶的通过量和通航活跃度。这一政策的推出正值全球航运行业在经历了重重挑战后迎来复苏的关键时期,而"CMA CGM Osiris"号的成功通行则是新政策效果的一个良好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艘船舶是首艘享受这一新折扣的从Bab al-Mandeb过境的巨型集装箱船,这标志着在红海危机后,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通航恢复到一个新的阶段。

危机后的航运现状

自2023年10月以来,由于胡塞武装的袭击影响了航行安全,许多船舶被迫选择绕行好望角,导致苏伊士运河的集装箱运输量大幅下降。这一变化无疑给全球航运行业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突显了新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根据统计数据,2025年1月至4月,双向通航的集装箱船数量仅为647艘,这一数字远低于危机前单月550艘的水平。这表明,航运活动的恢复仍然任重道远。而在这一段时间内,4000标箱以下的船舶比例超过70%,而超1.8万标箱的船舶则已超过一年未见,这无疑反映出市场对大型船舶运力的迫切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落差。

达飞海运引领行业复苏

展望2025年上半年,达飞海运在通航船舶数量和吨位上均位居全球航运公司的首位,其旗下的中型货轮"CMA CGM Aquila"号和"CMA CGM Callisto"号也于周二顺利通过了苏伊士运河。这些成功的通航不仅说明了达飞海运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强劲实力,更彰显了苏伊士运河作为全球主要航运通道的重要性与潜力。

经过长时间的危机洗礼,苏伊士运河的运输业再次迎来了希望与活力。新的政策无疑为船东们提供了积极的信号,鼓励他们重新考虑通过这一重要水道的可能性。同时,船舶的顺利通行也将为苏伊士运河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全球物流效率。

总结而言, 随着"CMA CGM Osiris"号集装箱船的成功通过及新激励政策的推出,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前景似乎正在复苏。尽管全球航运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这一积极的进展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可以预见,在各方努力下,未来的航运市场有望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继续扮演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