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范围内,物流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电动化转型。数据显示,2023年电动卡车销售量较2022年增长35%。这一趋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日益严格的环境政策、持续降低的电动化成本,以及企业减碳目标的刚性约束。
短途与长途运输的电动化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化进程在短途与长途运输领域呈现明显分化。长途运输需要更频繁的充电,这使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关键瓶颈。目前,向充电站提供充足电力并承担相关费用,仍是阻碍电动卡车大规模推广的最大障碍。
据测算,公路运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2%,这使得物流电动化对减碳具有战略意义。在《物流趋势图》调研中,电动化被列为年度第13大趋势,17%的物流决策者认为其与自身业务相关。其中,时尚及生活方式行业关注度最高(24%),而易腐品行业仅为10%。
全球市场发展不均衡
从全球市场看,中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23年电动卡车销量占全球70%,尽管占比相较2022年有所下降。欧洲市场则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动卡车销量几乎增长三倍,突破1万辆大关。美国市场同样实现三倍增长,但1,200辆的销量仅占该国卡车总销量的0.1%。
政策推动成为重要助力:美国最新重型排放法规要求部分细分市场"零排放车辆"销售占比达到60%;欧盟则设定2040年重型车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90%的目标,并立法要求2030年前在欧洲主要高速公路和城市部署公共充电桩。
长途电动化的成本困境
研究显示,长途电动卡车需每4小时充电一次。但多数车队不愿在公共停车站充电,更倾向在装卸货或计划休息时充电。因为在高速公路充电可能导致1小时额外停留,若每5小时需充电1小时,物流成本将增加20%,这对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三大战略性充电方案
- 晚间充电: 适用于能耗可预测的市内配送车辆
- 目的地充电: 在仓库和配送中心装卸期间完成充电
- 行进中充电: 在特定设施内利用中途休息时间充电
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与挑战
部分企业已开始行动:英国首个电动卡车充电设施于2023年投用,并计划欧洲扩展;美国加州要求2035年前实现电动集装箱运输卡车普及;南加州最大的重型电动卡车充电站将于2024年启用,由全国最大电动卡车微电网供电。
但电力供应仍是主要瓶颈。连接大型仓储设施的电力改造成本可能高达上亿英镑,且电网审批周期漫长。有企业考虑将仓库迁至电力充裕区域,并加强与电网运营商协作。
未来展望
随着电池技术改进、成本下降和充电网络完善,专家预计未来五年电动卡车将实现:
- 购置成本显著降低,提升商业可行性
- 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减轻自重增加载货量
- 长途运输从试点探索转向规模化应用
以马士基为代表的物流巨头正推进全链条减碳,目标2030年实现显著减排,2040年达到净零排放。车队电动化作为关键举措,将持续获得战略投入。这场绿色革命能否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企协同解决电力基础设施瓶颈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