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看似稳健的2025年第一季度,货运市场的动向却暗藏波动。尽管地面货运量缓慢上升,工业生产略有增长,但市场背后的信号显示出不容忽视的紧张局势。经验丰富的市场参与者深知,货运市场的变化通常并不会在表面上显现。
宏观经济背景:三年首现GDP下滑
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了 0.2%的轻微下降 ,这是近三年来的首次下滑。与此同时,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疲软的市场情绪中徘徊在收缩区间附近。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关税冲突的影响使得需求波动加剧,促使发货商采取前瞻性措施。
需求侧分析:脆弱的稳定与被动调整
疫情的一波反弹让现货市场的需求激增,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的长期增长。相反,这或许反映出一种短期的反应性需求——发货商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纷纷从长期合同转向短期的现货交易。
虽然许多客户因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采取观望态度,聪明的发货商却没有等待市场波动变得明显。他们早已经历过类似周期:宏观指标疲软、反应性操作强劲、突然的价格压力排山倒海而来。这些发货商敏锐地捕捉到信号,预判市场转变,并在交货时间、运力和成本恶化之前调整他们的货运战略。
供给侧观察:从扩张转向优化
市场虽然没有缩减,但也未能完全扩张。货运行业已不再处于收缩阶段,但距真正的市场扩展仍有距离。
雇佣承运人退出市场的现象已有所减缓,表明2023年经历过的极限车队收缩已经过去。然而,市场未能迅速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承运人们并未在扩展规模,而是一味地进行业务整合。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八类重型卡车订单同比下降19% 。这一现象表明,大多数承运人正处于车队优化阶段,重视维护与替代,而非扩展或增长。
未来展望:谨慎应对市场再校准
在预计第二季度的地面货运供给方面:货物与卡车的比率已经连续八个月同比上升。这个指标作为影响合同价格发展的领先指标,显示出尽管货运量保持稳定,市场的运力仍然受到制约。
当前观察到的并非单纯的价格异常,而是货运市场的再校准,其调整速度甚至超过了多数合同周期的适应能力。市场正在趋紧,卡车数量减少,选择性承运人增多,有限的价格缓解措施。正因如此,像马士基这样提供资产轻型协调模式的运营商在市场环境中表现得更加稳健。
在未来的市场挑战下,发货商应积极调整货运策略,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第一季度显现的早期乐观和前置规划将被第二季度的风险对冲、战略再调整以及执行力度的加大所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