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VAN的发展新动向:如何与物流领域更紧密结合?

新能源VAN作为快速发展的物流运输工具,需与实体物流深度融合以探索新的市场增长点。其在高渗透率背后面临断供率与高出险率的挑战,需吸引成熟的运营团队参与。而通过开辟新战场,如到店配送、商贸流通和区域快运等多样化场景,新能源VAN将实现可持续增长。
新能源VAN的发展新动向:如何与物流领域更紧密结合?

在当前环境下,新能源VAN(轻客、微客系列车型)作为物流行业的一种新兴运载工具,其市场渗透率正在持续攀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增长,新能源VAN需在巩固现有使用领域的同时,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加强与实体物流的深度结合。这不仅是市场变革的需要,更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VAN的市场定位与现状

如今,新能源VAN在物流行业被普遍称为小面或中面。根据用途可以划分为物流专用车型(盲窗)和客货两用车型(明窗)。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类车型存在一定的交叉,尤其是明窗车型,由于其灵活的使用特点,吸引了大批物流用户。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新能源轻卡适合计划性运输(如合同物流),而新能源VAN更适用于非计划性运输(如货运平台)。这种认知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货运平台的兴起对新能源VAN的销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VAN在路上穿行,其形成的市场氛围已不可忽视。

不过,这一标签对于新能源VAN也有其利弊,毕竟在整个物流领域,计划性物流占据着85%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新能源VAN品牌的认知也急需从限于非计划性物流,向计划性物流延伸,以构建更加全面的市场定位。

高渗透率背后的挑战

为了展望新能源VAN的未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其当前的发展状况。现阶段,新能源VAN呈现出高渗透率这一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两大挑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加重。

在渗透率方面,2024年1至10月的数据显示,新能源VAN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 39% ,在所有新能源商用车中名列前茅,显示出其被大众接受的程度。而与之相对的是,新能源轻卡和重卡的渗透率仅为15%和12%左右。毫无疑问,新能源VAN为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VAN的断供率和出险率也有所增加。根据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与其他车型相比,新能源VAN的断供率较高。这主要源于市场上涌现出过多参与者,部分新手司机未能熟悉物流实践,造成还款期内车辆出现断供的情况。

进一步分析,新能源VAN的出险率增加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手司机较高的占比导致操作不当,而货运平台的抢单模式令司机在新环境下运行,增加了出险的风险。此外,市内复杂的运营环境也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

与实体物流深度结合的必要性

面对这种挑战,新能源VAN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必须与实体物流更紧密结合,以改善这些问题。以出险率为例,当前绝大多数的承保分母池由新手司机组成,若没有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与运营团队参与,新能源VAN的出险率难以有效降低。因此,吸引具备成熟运营能力的实体物流企业将是一个关键点。

开拓新能源VAN的新战场

在清晰的思路基础上,我们还需探讨新能源VAN的新战场。在经历政策驱动、运营驱动、平台驱动和渠道驱动四个发展阶段后,我们发现,政策支持虽然已为新能源VAN奠定了基础,但市场需求却未必正在不断提升。因此,开辟新的战场,以捕捉新的增长点,将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首先 ,新能源VAN可在到店配送这一场景中发挥更大潜力。商超、社团和生鲜到店配送等场景,都是新能源VAN表现的主力阵地。随着B2B配送平台的不断细分并蓬勃发展,新能源VAN将有更多机会参与这一过程。

其次 ,在商贸流通场景中,以商贸市场为中心的第三方物流或者快运公司可以构建以新能源VAN为基础的物流体系,通过切实的履约方案实现向周边区域的快速辐射。商贸市场的变迁要求我们寻找一条经济与时效兼顾的新能源VAN配送路径,尤其是在下沉市场中。

最后 ,区域快运网点的到门环节一向是个难题。而采用新能源VAN来改善这一环节,不仅可以通过封闭式车厢降低丢失风险,更能通过灵活的购置方式与网点管理系统对接,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