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运创新推出“湾区号”班列,革新出口货物多式联运模式

深圳的“湾区号”班列创新推出铁公联运新模式,促进出口效率提高与物流成本降低。该模式节省转运时间,提升通关效率,推动粤疆经济合作,助力企业开辟中亚市场。
深圳外运创新推出“湾区号”班列,革新出口货物多式联运模式

在现代国际物流的迅速发展中,如何提升出口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了海内外企业关注的焦点。 10月16日 ,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协调下,由中国外运主导的"湾区号"班列顺利开行首列铁公联运出口班列,标志着全国首创的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新模式正式启动,为大湾区企业的出口业务开辟了全新路径。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国铁集团与海关总署近日联手推出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中国外运利用其在"深圳-喀什"铁路班列的运营经验,全程参与了相关通关数据的测试和首列班列货源的组织工作。通车的首列班列所运输的货物,将通过铁路运送至喀什北站,随后换装跨境货车,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快速出境,并顺利送达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客户指定的乌兹别克斯坦。

在新实施的铁公多式联运模式中,货物在到达喀什北站后,无需再按照传统模式转运至公路监管场进行二次换装,从而 节省了宝贵的2到3天的转运时间 。此外,该模式基于全程信息监管的海关体系,深圳的出口企业可一次性完成报关和货物检验, 显著提升通关效率超过30% 。通过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满足了企业将产品销往中亚的需求,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整体物流成本。

此次新模式的推广,将进一步加快粤疆之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互动,促进两地产业联动,提升资源的高效对接。中国外运将继而与广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深圳国际控股等相关单位建立深入合作,推动铁公、铁海联运的出口组织工作,致力于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为粤港澳大湾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