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化的贸易格局中,口岸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兰州作为一座重要的内陆城市,面临着进口经营规模不足、大企业短缺这一突出难题。兰州市商务局口岸管理处的副处长刘磊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尽管口岸的管理和运营是个全新的领域,但兰州市正致力于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
近年来,通过依托兰州铁路口岸,市内已经陆续开通了包括"兰州号"中亚、中欧、南亚公铁联运及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在内的多个国际货运班列,有效打通了中亚、南亚、东南亚和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而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作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其国际航线亦得到了显著拓展,例如新开通的"兰州—迪拜、兰州—孟加拉达卡、澳大利亚墨尔本—兰州"等航线。
为了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便利化,提升营商环境,兰州市商务局与兰州海关密切合作,积极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应用,开展口岸不合规成本清理等工作,推动跨区域的合作,提升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 自2018年12月以来,兰州海关的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已经压缩至1.2小时,相比于2017年度减少了98.75%;进口通关时间则缩短至8.48小时,压缩幅度达82.62%。 这表明,兰州在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兰州市商务局将持续推动"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常态化发运,借此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鼓励与沿线国家的物流和货代企业合作,组织往返货源,以增强物流节点的运营能力,提高班列的常态化运营水平。同时,兰州市还将致力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以提升平台公司的运营能力为重点,推动运营企业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挖掘潜在的出口资源,通过优势分析、需求对接和成本比对,鼓励企业更多使用这一贸易通道。
为切实发挥指定口岸的功能,兰州市商务局将与兰州新区协同努力,提升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的指定口岸和进口肉类查验场的运营水平。此外,还将加大对指定口岸运营企业的招商力度,精准选址,引入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进口水产品、水果与肉类的经销企业,以及国内一流的进出口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指定口岸运营水平,扩大业务规模,以满足西部和西北地区的市场需求。
兰州市正在积极发挥其物流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贸易,这对当地乃至西部经济的增长都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