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货运业务中,拼箱货物(LCL)通常需要在货运站仓库进行短期存储。为确保拼箱作业顺利进行,货运站需严格执行以下标准化操作程序:
一、货物预处理阶段
- 包装检查: 对破损包装及时更换修整,确保符合集装箱运输标准;
- 标识核对: 发现唛头信息错误时,须经货主确认后重新印刷;
- 分类堆放: 将不同货主货物统一归置同一区域,便于后续装箱作业。
二、装箱准备事项
- 确认集装箱规格(20尺、40尺或40尺高箱);
- 货物间使用隔板防护,防止运输途中碰撞损坏;
- 严格执行防污、防湿措施;
- 评估包装强度,科学堆码:重货在下、轻货在上,高度适中。
三、装箱操作规范
装箱时需在收货回执中详细注明:货物件数、送货日期、船名、提单号及残损情况等关键信息。操作中应特别注意:
- 确保总重不超过集装箱最大承重限制;
- 货物重量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超载导致箱体变形;
- 货物摆放整齐紧凑,减少空隙防止运输碰撞;
- 使用木料支撑时,必须确保材料清洁、干燥、无污染。
四、装箱后管理
装箱完成后,应以外轮现货单为最终依据核对箱内货物件数、提单号及唛头信息。货运站相关人员需及时将装箱详情及库存数据反馈至公司航线部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保障拼箱货物的运输安全,提高国际货运整体效率,降低货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