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在早晚高峰时段,被拥挤的人潮裹挟着挤上地铁时,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除了承载着熙熙攘攘的乘客,地铁是否还能承担起运送快递的重任,成为城市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这已不再是异想天开的空中楼阁,而是逐渐成为现实的创新实践。
自2023年9月北京地铁率先启动试点以来,一股"地铁运快递"的浪潮席卷而来,无锡、金华、深圳、上海、天津、厦门、杭州等多地纷纷加入这场城市物流效率的创新探索之中。各地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地铁+物流"的新模式,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探索更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
多地试点:模式多元,场景丰富
初期,各地的试点主要集中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利用地铁富余的运力,由专人押运,小批量运输同城快递、报刊等。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各地逐渐突破了最初的框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探索更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呈现出模式多元、场景丰富的特点。
无锡:"空铁轨联运"提速长三角物流
无锡市于2023年11月启动"快递上地铁、空铁轨联运"项目,由顺丰速运、中国邮政与无锡地铁集团联手,打造长三角首条"空铁轨联运"物流示范线。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效率。
以往,从无锡硕放机场下午13点左右落地的航班所配载的无锡流向快递包裹,需要经过提货、分拣、打包等繁琐环节,直到晚上23点左右才能发往中转集散场地,次日凌晨才能派送到网点。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耗时漫长,严重影响了快递的时效性。
而通过地铁运输,专人从机场提货后直接将包裹装入定制的可循环利用箱,直送机场地铁站进行运输,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实现了快件时效从"次日达"到"当日达"的飞跃。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圳:"枢纽到站"模式助力湾区物流一体化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同样在积极探索"空铁轨联运"模式。2023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条"空铁轨联运"物流示范线正式运营,采用"枢纽到站"模式,在福田枢纽—碧海湾地铁站—深圳顺丰宝安航空枢纽间开展物流联合运输。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航空枢纽、地铁站和城市交通枢纽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通过地铁运输,可以快速将快件从机场运送到城市中心区域,再通过城市交通网络进行派送,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
截至目前,该示范线日运输件量已突破3万票,累计近100万票快件搭乘深圳地铁,有效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效率。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金华:"金轨小时达"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与京东物流联合推出"金轨小时达"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配送服务。此外,金华还与顺丰速运、中国邮政合作,创新探索利用凌晨维修保养的"轧道车"运送报纸。
"金轨小时达"服务充分利用了地铁的快速、准时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无论是紧急文件、贵重物品还是生鲜食品,都可以通过"金轨小时达"服务快速送达,满足消费者对时效性的需求。
金华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可根据快递量需求,灵活调整运力,甚至增设夜间物流专列。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金华在"地铁+物流"领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决心。
厦门:地铁行李托运解决出行难题
厦门地铁与顺丰速运合作,利用轨道低峰运力,以现有顺丰城市网点、物流运力为依托,通过地铁1号线串联,开展行李轨道物流服务,解决了外地游客、出差人士因退房时间与铁路、飞机等离厦时间不一致,需长时间随身携带行李的不便。
这一创新服务充分考虑了游客和商务人士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通过地铁行李托运服务,游客和商务人士可以将行李提前托运到目的地,无需再为行李的携带而烦恼,可以更加轻松地享受旅途的乐趣。
杭州:试点半日达,提速近40分钟
最新加入试点的城市是浙江省会杭州。自2024年9月3日起,杭州地铁联合顺丰速运在6号线桂花西路站至伟业路站区间试点运输快递。消费者从富阳寄往杭州的半日达快件,只要在13时前下单,预计18时前就能送达,比以往提前近40分钟。
这一试点充分利用了地铁的快速、准时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的配送服务。通过地铁运输,可以有效缩短快件的运输时间,提升配送效率,满足消费者对时效性的需求。
创新升级:无人技术加持,构建智慧物流网络
各地在"地铁+物流"的探索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提升效率,拓展服务范围。无人机、无人车、智能柜等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地铁+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城市物流向智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深圳顺丰:打造全国首个轨道物流驿站
2024年9月30日,深圳顺丰联合深铁集团推出全国首个轨道物流驿站,打造"空中无人机+地面驿站+地下无人车+地铁"无缝衔接的低空-空铁轨联运物流运输网络。该物流驿站位于福田,营业时间与周边商铺一致。
无人机可以直接从快递员所在地飞往福田地铁站,将包裹送到轨道物流中心。包裹经过分拣、装箱和安检后,被进一步送往地铁。与传统配送方式相比,无人机的引入使集货时间缩短了约50%。
该驿站还通过无人车实现地面与地铁站内短程接驳。目前,该站点已投入10台无人接驳车,全程自动化装卸,每车满载500公斤。车辆使用全新的融合感知方案,感知范围达120米,360度无死角环境感知,可清晰识别红绿灯、车道线、障碍物等。
这一创新模式充分利用了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物流运输的自动化、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丰巢:智能柜入驻地铁站,提供便捷服务
今年国庆期间,丰巢在深圳市内20多个地铁站投放智能柜,满足乘客在地铁站内的寄件和存包需求。近期,丰巢智能柜还成功入驻无锡三阳广场站、盛岸站等地铁站点,进一步拓展了"地铁+物流"的应用场景。
智能柜的入驻,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寄件和存包服务。乘客可以在地铁站内随时寄件或存包,无需再为寻找快递点或寄存点而烦恼,极大地提升了出行体验。
广州:探索地铁车辆段统仓统配模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全市地铁站点500米内分布约6千家地下商户,以地铁车辆段为物流中心,可考虑开展商户统仓统配工作,缓解地面城配通行难、停车难、装卸难等问题。
以地铁1号线为例,可探索在西塱车辆段建设统仓统配仓库,利用轧道车、平峰运力满足各个站点商户常态化的统仓统配,同时拓展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芳村花卉市场至寿司店、饭店、商超的冷链专箱专柜运输,支持冰鲜食材、新鲜花束更快速送达,运输耗时节省约60%。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地铁车辆段改造为物流中心,利用地铁的运力,为地铁站周边的商户提供统仓统配服务。通过统仓统配,可以有效减少地面城配车辆的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挑战与展望:规模化发展仍需耐心与恒心
"地铁送货"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模式,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实现"地铁送货"的规模化发展,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物流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规模化发展潜力
有专家指出,目前多地试点主要利用地铁边际运力,规模较小,企业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但在交通拥堵的大中城市,发挥地铁边际运力效能,提高城市物流转送效率,有利于集约化发展,产生社会效益。同时,轨道运输也有助于物流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是城市物流发展的一条创新之路,值得持续探索。
面临的挑战
金华轨道交通集团负责人认为,地铁等轨道交通在设计之初主要考虑客运需求,未同步考虑物流通道等问题,如缺少货梯和专用通道,导致货物转运困难;部分站点人货并行,影响客流秩序,限制了快递运输量。
此外,"轨道交通+物流快递"尚无成熟经验,需要制定新的安全检查标准和禁运目录,确保人员、货物安全,并与联运单位实现安检互信、安检前置。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还需考虑乘客与货物的安全疏散问题。
物流公司也面临人员安排的挑战。目前快递小批量配送需专人押运,成本较高。物流公司希望地铁工作人员或无人车能承担押运工作,确保安全性,减少人力成本。
快递网点和地铁站点的匹配度也是合作的关键。如果距离太远,点位之间运输时间过长,多次搬运会降低效率。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针对以上问题,金华顺丰速运运营主任戈元表示,双方正计划利用轨道交通各站点的闲置用房,将顺丰网点甚至中转场直接设在站点上,减少中间环节。此外,正在建设中的金华地铁二号线,在设计阶段就已将与快递公司的合作方式考虑其中;地铁停车场和物流分拨中心二合一建设也在考虑中,列车检修的空档期可用于装卸快件,提高效率。
针对安全问题,金轨快运专班已制定《金轨快运高铁通禁止和限制承运物品目录》,并通过提前签订附带安全协议、安检前置等措施,确保快递安全。
金华等中等城市的探索,体现了直面困难、不懈探索的精神。深圳等城市敢于尝试,善于将无人机、无人车与"空铁轨联运"结合。尽管各城市轨道交通人群、线路各有不同,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展望未来,"地铁运快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物流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地铁运快递"将会在更多的城市得到应用,为城市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结语
"地铁运快递"是城市物流发展的一条创新之路,值得持续探索。尽管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直面困难,不懈探索,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挑战,实现"地铁运快递"的规模化发展,为城市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期待"地铁运物流"这块"试验田"在更多城市结出硕果。这场关于城市物流效率的创新探索,需要我们共同的耐心与恒心,才能最终实现城市物流的智慧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