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FOB、CIF、DDP等专业术语常令从业者困惑。若理解不透彻,可能因合同条款不当导致额外风险与成本负担。本文系统梳理13种常用贸易术语,通过责任矩阵与案例解读,帮助读者掌握核心要点。
贸易术语风险责任对照表
贸易术语 | 卖方责任 | 买方责任 | 风险转移点 | 适用运输方式 |
---|---|---|---|---|
EXW(工厂交货) | 最小:仅需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 | 最大:承担所有运输、保险、清关等费用和风险 | 在卖方所在地 | 各种运输方式 |
FCA(货交承运人) | 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办理出口清关 | 承担货物交付承运人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 | 指定地点交给承运人 | 各种运输方式 |
FAS(船边交货) | 将货物运至指定装运港的船边 | 承担货物在船边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以及后续运输、保险、清关等 | 装运港船边 | 海运、内河运输 |
FOB(船上交货) | 将货物装到船上,办理出口清关 | 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以及后续运输、保险、清关等 | 装运港船舷 | 海运、内河运输 |
CFR(成本加运费) | 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运费 | 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灭失或损坏风险,以及后续保险、清关等 | 装运港船舷 | 海运、内河运输 |
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 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 | 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灭失或损坏风险,以及后续清关等 | 装运港船舷 | 海运、内河运输 |
CPT(运费付至) | 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 | 承担货物交付承运人后的所有风险和额外费用,以及保险、清关等 | 货交承运人 | 各种运输方式 |
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 | 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和保险费 | 承担货物交付承运人后的所有风险和额外费用,以及清关等 | 货交承运人 | 各种运输方式 |
DAF(边境交货) | 将货物运至边境指定地点,办理出口清关 | 承担货物在边境交货点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以及进口清关等 | 边境指定地点 | 陆运 |
DES(目的港船上交货) | 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船上 | 承担货物在目的港船上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以及进口清关等 | 目的港船上 | 海运、内河运输 |
DEQ(目的港码头交货) | 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码头 | 承担货物在目的港码头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以及进口清关等 | 目的港码头 | 海运、内河运输 |
DDU(未完税交货) | 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 | 承担货物在指定目的地后的所有风险和费用,以及进口清关等 | 指定目的地 | 各种运输方式 |
DDP(完税后交货) | 最大:承担所有运输、保险、清关等费用和风险,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 | 最小:仅需在指定目的地接收货物 | 指定目的地 | 各种运输方式 |
13种贸易术语深度解析
1. EXW(工厂交货)
卖方仅需在工厂或仓库完成货物交付,不承担装货及后续责任。买方需自行安排运输工具并承担全部风险与费用,包括出口清关手续。该术语下卖方责任最小,通常对应较低报价。
2. FCA(货交承运人)
卖方在指定地点将货物移交买方指定承运人后即完成义务。若交货地点在卖方场所,卖方负责装货;若在其他地点,买方需安排卸货设备。该术语适用于多式联运,风险在货交承运人时转移。
3. FAS(船边交货)
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至装运港船边,风险即告转移。买方需办理出口清关并承担装船费用。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20》,出口清关义务调整为卖方承担,需特别注意版本差异。
4. FOB(船上交货)
卖方需完成货物装船并越过船舷,风险在此临界点转移。典型案例中,若水泥在吊运过程中跌落船板属买方责任,坠海则由卖方承担。该术语需明确平舱理舱费分摊问题。
5. CFR(成本加运费)
卖方支付主运费但风险仍在装运港转移。买方需自行投保,若未及时投保可能面临运输途中货损风险。到货通知的及时性尤为关键,卖方应在装船后立即发出通知。
6. 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卖方除承担运费外,还需办理最低险别海运保险。根据国际惯例,即使采用CIF术语,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仍由买方承担,保险索赔需买方自行处理。
术语选择要点: 海运术语(FOB/CFR/CIF)仅适用于传统港到港运输,集装箱运输更推荐FCA/CPT/CIP。卖方责任递增顺序为:EXW→FCA→FAS→FOB→CFR→CIF→CPT→CIP→DAT→DAP→DDP。
7. CPT(运费付至)
卖方支付至目的地的运费,风险在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尤其推荐用于集装箱多式联运。买方需注意投保时间与运输区段的衔接。
8. 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
相比CIF术语,CIP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且保险范围更广。卖方需投保能覆盖全程运输风险的保险,而非仅海运段。铁路运输中该术语使用频率较高。
9. DAF(边境交货)
主要用于陆路边境贸易,卖方需将货物运至边境指定地点并完成出口清关。风险在边境交货点转移,进口清关及相关费用由买方承担。需明确定义"边境"的具体位置。
10. DES(目的港船上交货)
卖方承担货物运至目的港的全部费用和风险,但不负责卸货。买方需在船上接收货物并办理进口手续。该术语下卖方实际承担了运输途中的风险。
11. DEQ(目的港码头交货)
卖方需承担货物运至目的港码头的所有费用及风险,包括卸货费。根据《2020通则》,进口清关义务改由买方承担,与早期版本存在重要区别。
12. DDU(未完税交货)
卖方需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但不支付进口税费。若目的地国清关程序复杂或税率不稳定,使用该术语可能增加买方成本不确定性。
13. DDP(完税后交货)
卖方责任最大的术语,需完成门到门运输并支付所有税费。若卖方无法取得进口许可证,则不应采用此方式。跨境电商B2C业务中应用较多。
术语选择策略与风险防范
选择贸易术语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运输方式特性、清关能力、风险偏好、成本控制和市场惯例。海运货物建议优先选用FOB/CFR/CIF,多式联运推荐FCA/CPT/CIP。对于进口方而言,EXW术语可获得更低报价但需承担更大管理成本。
合同订立时应注意:明确术语版本(如INCOTERMS® 2020)、详细约定费用分摊、确认保险范围和金额、约定检验权归属。争议高发环节包括风险转移临界点判定、滞期费分摊、单证交接时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