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批货物漂洋过海抵达美国西海岸,但最终目的地却是遥远的丹佛时,如何高效、经济地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运输?这正是美国海运IPI(Interior Point Intermodal)内陆点多式联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于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而言,深入理解IPI的运作机制与比较优势,已成为优化美线运输方案的必修课。
IPI(内陆点多式联运)采用"海运+铁路/公路"的复合运输模式:集装箱先经海运抵达美国主要港口(洛杉矶、长滩、西雅图等),再通过内陆运输网络送达芝加哥、丹佛等内陆枢纽。这些内陆节点被统称为IPI Point,由此产生的陆运费用即IPI Charge(内陆转运费)。该模式实现了进出口货物从起运港到内陆目的地的全程无缝衔接。
- 全程提单体系: 承运人签发覆盖海运与陆运的联运提单,对运输全程承担统一责任
- 费率打包机制: 采用"门到门"统一费率,避免分段计费带来的财务复杂
- 保险全覆盖: 可一次性投保全程运输险,降低货物在不同运输区段的保障盲区
- 单一责任主体: 由同一承运人统筹全程运输,显著减少衔接环节的沟通损耗
虽然IPI与大陆桥(海-陆-海)、小陆桥(MLB,海-陆)同属多式联运,但存在本质差异:大陆桥需横跨大陆连接两侧海洋(如亚欧经北美中转),小陆桥连接美国东西海岸,而IPI专指通往内陆城市的运输。在实际业务中,IPI也被称为直达服务(Through Service)或微桥运输(Micro Bridge)。
OCP(内陆公共点)虽同为海陆联运,但属于传统运输模式:海运与陆运分段签单、分别计费、责任分离。在CIF条款下,IPI卖方责任延伸至内陆点交货,而OCP卖方仅负责到港卸货,后续运输风险由买方承担。这种差异导致OCP在保险购买、责任界定等方面存在明显操作短板。
该模式特别适合内陆目的地、高时效要求或需要全程保障的货物运输。实际操作中需注意:
1. 合同条款须明确标注"IPI+内陆点"(如Shipment from Tianjin to Long Beach IPI Denver)
2. 优先选择具有内陆运输网络优势的船公司
3. 提前确认IPI Charge的构成与浮动机制
4. 建立货物在途跟踪系统,监控铁路/公路转运节点
1. 合同条款须明确标注"IPI+内陆点"(如Shipment from Tianjin to Long Beach IPI Denver)
2. 优先选择具有内陆运输网络优势的船公司
3. 提前确认IPI Charge的构成与浮动机制
4. 建立货物在途跟踪系统,监控铁路/公路转运节点
随着美国内陆经济带发展,IPI运输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将呈现三大趋势:通过物联网实现运输全程可视化;应用新能源装备降低碳排放;开发差异化服务产品满足跨境电商等新兴需求。对货运代理企业而言,掌握IPI的运作规律将成为开拓北美市场的关键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