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吉大港,一艘满载货物的巨轮即将靠岸,但由于信息传递滞后,港口未能提前做好卸货准备,导致货物积压、交货时间延误,最终推高了贸易成本。为杜绝此类情况,孟加拉国国家税务局(NBR)正全力推行预先舱单制度,以提升国际贸易效率并降低相关成本。
预先舱单制度的国际背景
预先舱单制度(Advance Cargo Manifest, ACM) 又称预先货物信息申报制度,指承运人须在货物装船前向进口国海关申报舱单信息。该制度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TFA)的核心内容,通过提前获取货物信息优化海关监管流程,最终提升国际贸易效率。
孟加拉国实施细节
自2019年7月1日起,孟加拉国要求所有承运人必须在船舶驶离最后一个挂靠港24小时前,向国家税务局提交进口舱单。此举旨在实现"预先处理机制"(Pre-Arrival Processing),使海关能提前开展风险评估和货物分类,显著加快清关速度。
制度实施的多重效益
- 提升通关效率: 海关通过预先风险评估减少货物滞留时间
- 降低企业成本: 缩短通关时间可节省仓储费、滞期费等支出
- 强化安全监管: 有助于识别高风险货物及违禁品
- 促进贸易便利化: 简化国际贸易流程,提升整体效率
托运人应对建议
为确保舱单信息准确及时,托运人需特别注意:
- 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完整准确的托运指示(Shipping Instruction)
- 仔细核对货物信息,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延误
- 保持与承运人的实时沟通,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作为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预先舱单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孟加拉国港口运营效率,为区域经贸合作创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