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在海外焦急等待一份来自家乡的包裹时,是否曾想过,这份便捷高效的跨国物流服务,背后是中国快递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激烈角逐?曾经在国内市场"白菜价"竞争的快递巨头们,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然而,出海并非坦途,如何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物流网络,成为摆在中国快递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中国快递业国际化:动因与现状
中国快递业的国际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增长空间受限的必然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 国内市场"内卷"加剧: 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商快递市场已趋于饱和,价格战愈演愈烈。快递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导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正如圆通快递董事长喻渭蛟所言,曾经"按克计价"的快递,如今已沦为"白菜价"。
- 国际/港澳台业务的增长潜力: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亿件,同比增长52.0%,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1.6%。反观美国市场,单件快递的收入贡献远高于国内市场。这表明,国际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快递企业寻求突破的重要方向。
- 业务多元化与价值倍增的需求: 为了摆脱单一的价格竞争,快递企业纷纷拓展业务领域,如冷链、快运、即时配送等。同时,通过"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等工程,逐步培育形成"快递+"产业融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快递服务价值的倍增。
二、国际化布局:中国快递企业的战略举措
面对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快递企业纷纷加速国际化布局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航空枢纽建设: 航空枢纽是国际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顺丰鄂州花湖机场、中通长沙货运机场、京东货运航空南通基地、圆通"东方天地港"等项目的相继落地,标志着中国快递企业正在构建自己的全球航空物流网络。这些航空枢纽将承担起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任,提升快递企业的国际货运能力。
- 海外仓与分拨中心建设: 为了提升国际寄递效率,中国快递企业积极建设海外仓和分拨中心。截至目前,行业累计建成境外分拨中心312个,总面积160万平方米,海外仓超300个,总面积超395万平方米。这些海外仓和分拨中心将作为国际寄递网络的重要支撑,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 国际寄递网络布局: 中国快递企业正在加快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寄递网络,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拓展在海外市场的服务范围。例如,顺丰已开通多条国际航线,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中通则选择与海外本土快递企业合作,快速进入当地市场。
三、国际快递巨头的经验借鉴
与UPS、FedEx、DHL等国际快递巨头相比,中国快递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服务深度、服务内功和服务实践等方面。因此,借鉴国际快递巨头的发展经验,对于中国快递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 扎稳国内市场,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国际快递巨头的发展历程表明,扎稳国内市场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基础。UPS和FedEx优先选择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J&T、Ninja Van等快递企业则对东南亚区域国家采取逐个攻破的策略。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有助于企业积累经验,降低风险。
- 借助并购丰富服务类型和快速切入新的市场和客户渠道: 国际领先快递巨头通常借助横向并购扩充新业务板块,增加行业竞争的新通道,借助纵向并购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条一体化,延伸服务价值链,增强品牌服务的客户黏性。例如,UPS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发展为UPS金融部门;FedEx通过收购飞虎航空,一举获得了通往21个国家的宝贵航线。
- 从单一业务转向综合物流供应商: 国际快递巨头通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格局和收入来源。UPS的陆运业务贡献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FedEx则以"隔夜航空快递"为切入点,拓展陆运、物流业务。DHL依靠其货代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抓住电商业务的契机。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四大支点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国家战略,对于快递企业而言,亟须加快发展快递空中网络以增强全球化链接能力,抓住区域伙伴关系红利以对抗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以增强国际市场拓展的稳定性,借势跨境电商的发展机遇以寻求国际业务的突破性增长。
- 构建全球化链接能力: 国际快递巨头在网络覆盖方面基本形成全球性航空货运枢纽和区域性货运枢纽层级化布局,共同形成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链接能力,实现对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99%以上的GDP覆盖。中国快递企业需要加快构建全球性的物流网络,提升国际货运能力,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无缝连接。
- 抓住区域全面伙伴关系的红利: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为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区域内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占比将超过90%,这将带来国际寄递需求的大幅增长。中国快递企业应抓住RCEP带来的机遇,拓展在亚洲地区的业务,提升区域竞争力。
- 发挥产业协同出海优势: 随着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国内快递企业可以在中国制造"走出去"过程中寻求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向东南亚市场转移,以获取持续的人口红利成本优势,在原材料从国内输送往东南亚国家,进而产品从东南亚转向发达国家的链条中,物流快递寄递需求贯穿整个产业转移进程。中国快递企业应加强与制造业企业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实现协同发展。
- 把握跨境电商发展红利: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国内快递企业需要在境外配送网络节点布局、海外仓建设、国际本地化配送和服务触达方面大力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无国界、普惠化、个性化、高时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跨境电商寄递物流服务体验。中国快递企业应积极拥抱跨境电商,拓展国际业务,实现突破性增长。
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快递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
- 国际市场准入壁垒: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快递行业的准入标准不同,中国快递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才能顺利进入市场。
- 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 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与当地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 安全审查与合规经营: 国际市场对安全审查和合规经营的要求较高,中国快递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 国际竞争激烈: 国际快递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快递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快递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加强国际合作: 与海外本土快递企业合作,可以快速进入当地市场,降低运营成本。
- 提升服务质量: 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
-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六、结语
中国快递企业正处于拓展国际市场、转型综合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关键时间窗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承载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价值链韧性的使命要求,也是响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践行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勇敢尝试。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快递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