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航空运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锂电池类货件的隐瞒申报行为正引发行业高度关注。香港民航处最新发布的规定显示,凡在普通货物中隐瞒申报锂电池的发货人及货运代理人,将面临最高 25万港元 的罚款,情节严重者更可能被判处 两年监禁 。
近期多家航空公司在处理跨境电商货物时,频繁发现刻意瞒报危险品的违规行为。调查显示,部分货件外包装标注为"塑料壳"、"手机壳"等普通商品,实际内藏锂电池;更有以"牛仔样品"、"服装"、"鞋子"及"玩具"等品名申报的货物,经X光机检查后发现含有未申报的锂电池组件。这类行为不仅严重威胁航空运输安全,更直接违反香港《危险品(航空托运)(安全)条例》。
根据香港《民航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第45条,任何在普通货物中夹带或故意隐瞒危险品的行为均属违法。特别是对于不符合UN38.3测试标准的锂电池,涉事企业及个人将面临民航管理部门的顶格处罚,包括但不限于:
1. 涉事货物全数没收
2. 涉事企业列入民航黑名单
3. 个人最高25万港元罚款及两年监禁
4. 涉事代理机构取消危险品运输资质
民航部门特别提醒,寄送锂电池货件必须如实申报并满足以下条件:通过UN38.3安全测试、外包装符合IATA PI965-968标准、电量不超过100Wh(瓦时)。对于专业从事跨境电商物流的企业,更应建立完善的危险品筛查机制,对业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业内人士强调,随着全球航空安全监管趋严,锂电池瞒报已不仅是违规行为,更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今年上半年,香港国际机场已查获 37宗 危险品瞒报案件,其中近八成涉及锂电池违规运输。
专家建议,相关企业应当立即开展自查自纠,所有锂电池货件必须单独申报并使用符合规定的防火防爆包装。唯有严格遵守国际空运规则,才能确保物流链条的安全与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