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价断崖式下跌航运业凛冬将至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虽回升,但运费却断崖式下跌,世界集装箱指数(WCI)连续六周下跌,同比降幅达57%。跨太平洋航线运费显著下降,需求放缓及关税政策是主因。分析师预测运费将继续下跌,航运业或面临严峻挑战。
集装箱运价断崖式下跌航运业凛冬将至

如果说全球贸易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国际集装箱运价无疑是这晴雨表上最敏感的指针。日本国际货运代理协会(JIFFA)的报告显示,5月份集装箱吞吐量显著回升,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指数上涨 5.4% 。然而,与吞吐量回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运费却持续走低,这预示着航运市场可能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挑战。

最新数据显示,世界集装箱指数(WCI)上周继续下跌 3.3% ,跌至每FEU(40英尺集装箱) 2517美元 。这一数据不仅是连续第六周的下跌,更令人震惊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高达 57% 。如此大幅度的下跌,无疑给航运公司敲响了警钟。

回顾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市场曾出现短暂的运费上涨。4月份的关税政策宣布后,即期运费在5月份开始攀升,并在6月初达到峰值。然而,这种上涨趋势并未持续,自6月中旬以来,运费开始急剧逆转,呈现自由落体式的下跌。

具体来看,跨太平洋航线的即期运费再次大幅下跌。上海至洛杉矶的运费下降了 5% ,降至每FEU 2675美元 ;上海至纽约的航线跌幅更为显著,下跌 7% ,收于每FEU 4210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北美市场需求的疲软对运费产生了直接影响。

造成运费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提高关税的暂时豁免期在8月中旬结束,前期集中出货的热潮已经消退。其次,航运公司为了应对需求下降,纷纷采取取消航行的措施,以期稳定运价。然而,这种做法似乎并未能有效阻止运价的下跌趋势。

德鲁里(Drewry)的分析师预测,随着需求的持续放缓,现货运费下周将继续下跌。这意味着航运公司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运营策略,以应对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对于货主而言,运费下跌无疑降低了运输成本,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航运公司的运营状况,以避免潜在的供应链风险。

面对如此剧烈的市场波动,航运企业如何调整战略,迎接挑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