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海运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运费飙升对低利润企业构成严重威胁。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各方亟需摒弃简单的指责,深入剖析危机根源,携手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一份最新的分析报告指出,将矛头直指海运承运人,认为他们未能提供足够的运力,导致市场价格屡创新高,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未能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运力并非瓶颈的唯一因素:数据揭示真相
报告强调,海运承运人已竭尽所能,部署了前所未有的船队规模。然而,受到疫情引发的船员短缺、持续不断的网络攻击、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以及其他难以想象的运营挑战的影响,实际有效运力远低于部署运力。港口拥堵造成的瓶颈是导致运力大幅下降的关键因素,导致实际可用运力比名义运力低25%。
历史视角:承运人曾经历"寒冬",盈利能力长期受压
报告还指出,在过去十年里,海运承运人经历了漫长的"寒冬",运费长期低于成本线。他们损失了数十亿美元,为了生存,不得不承担高息贷款,甚至面临被收购、国有化或破产的风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货运代理商的日子相对好过,而托运人则享受了人类历史上最便宜的运费。如今运费飙升,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承运人,显然有失公允。
系统性问题:供需失衡与港口拥堵,多重因素叠加
报告强调,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有简单的答案,也很少能归咎于单一实体。当前的海运市场困境,类似于周一早高峰的交通拥堵,是每个人的问题。全球需求达到顶峰,而运力无法满足需求。更糟糕的是,四分之一的船舶滞留在港口排队,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多方协作:共克时艰的必由之路,构建可持续的海运生态系统
报告指出,全球物流业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生态系统,托运人、货运代理商、港口、承运人和技术平台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摆脱困境,各方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指责任何一方都无济于事,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找到出路。
合理回报: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确保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报告强调,海运承运人理应获得合理的资产回报。当资产所有者能够盈利,才能更好地维护船队、支付员工工资、升级运力并投资技术。在过去十年里,市场环境迫使许多承运人不得不推迟这些关键职能。这种恶性循环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供需关系的真实反映
报告指出,托运人当然不喜欢高运费,高运费确实会损害他们的业务,他们有理由对此不满。但如果因此指责承运人,认为他们收取市场价格是错误的,那就完全误解了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价格上涨是供需关系变化的自然反映。更高的价格会向企业发出信号,促使他们部署现有资产并投资新运力。承运人正在积极采取行动,租赁所有可用的船舶,将船舶重新部署到供需失衡最严重的航线,并订购新船。这正是价格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反对市场定价:通往管制之路?警惕政府干预的潜在风险
报告警告称,在当前环境下妖魔化承运人,不仅是对资产密集型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无视,也是对海运承运人在生态系统中重要作用的低估。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是在反对自由市场价格机制。反对基于供需关系的市场定价,实际上是在支持价格管制,而价格管制往往由政府主导。历史经验表明,在几乎所有行业、几乎所有地区,价格管制最终都会导致人道主义灾难和自由的丧失,而自由是现代繁荣的基础。
托运人应如何应对?数据驱动的优化策略,提升运营效率
报告建议,既然指责承运人无济于事,那么托运人应该如何应对?以下是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优化策略:
- 充分利用集装箱空间: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数字化装箱单,包括集装箱内纸箱的所有尺寸。数据显示,托运人为客户运输的整箱货物,平均装载率仅为70%左右。虽然承运人无法在船上装载更多集装箱,但托运人可以通过更智能的装箱方式,在现有集装箱中装载更多货物。
- 考虑拼箱运输: 将整箱货物拆分为拼箱货物,可以利用未开发的运力。拼箱运输可能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尤其是在货物量较小的情况下。
- 优先运输高价值SKU: 在装载集装箱时,优先考虑高价值的库存单位。这可以最大化每次运输的收益,并降低因运输延误造成的损失。
- 保持耐心: 很难预测海运市场何时会恢复"正常",甚至"正常"这个概念在海运业中是否还存在。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消费者恢复疫情前的消费习惯,进口商品量可能会减少,从而缓解当前的市场压力。此外,一旦苏伊士运河堵塞或盐田港拥堵等突发事件不再发生,港口拥堵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长期视角:投资基础设施与技术,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报告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一样,仅仅恢复正常的交通流量并不足以消除拥堵。一旦发生拥堵,流量必须低于正常水平,拥堵才能自行消散。因此,海运市场恢复正常需要时间,而且随着旺季的到来,这个过程可能会更长。因此,各方必须保持耐心和韧性。从长远来看,政府和行业参与者必须大力投资港口、铁路和船舶运力,并部署供应链技术,以提高全球物流应对此类冲击的韧性。这需要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投资,才能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
数据驱动的长期解决方案:提升效率,增强韧性
报告提出了以下数据驱动的长期解决方案:
- 港口基础设施升级: 投资于港口自动化、扩大泊位数量和提高装卸效率,以减少船舶等待时间。利用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吞吐量需求,并据此规划港口扩建项目。
- 内陆运输网络优化: 加强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提高货物从港口到内陆地区的运输效率。利用实时数据监控运输流量,并根据需要调整运输计划。
- 供应链可视化平台: 建立一个统一的供应链可视化平台,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为托运人、货运代理商和承运人提供实时的货物跟踪和预测信息。这有助于各方更好地协调行动,并及时应对潜在的 disruptions。
- 预测性分析: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的需求波动和潜在的瓶颈,以便各方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可以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旺季的需求高峰,并提前增加运力。
- 区块链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欺诈和错误。区块链可以用于跟踪货物的来源、运输过程和所有权变更。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 在港口和仓库中部署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提高装卸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例如,可以使用自动化起重机和无人驾驶车辆搬运集装箱。
- 可持续发展: 投资于更环保的船舶和燃料,减少海运业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或氢气作为燃料,并安装废气净化系统。
结论: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共建可持续的海运未来
报告总结称,当前的海运市场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责任方可以承担。只有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托运人应优化装载方式,灵活选择运输方式,并保持耐心。政府和行业参与者应加大基础设施和技术投资,提高供应链的韧性。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协作,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海运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