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场:货运中转新模式助力国际物流发展
青岛机场在市口岸办和海关的支持下,构建高效的“空空中转”货运体系。至7月,国际及国内转运货邮吞吐量增长81%,实现国内货量29.34%和国际货量2.1%的增长。青岛机场以优质服务链接物流企业,推动航空货运高效发展。
青岛机场在市口岸办和海关的支持下,构建高效的“空空中转”货运体系。至7月,国际及国内转运货邮吞吐量增长81%,实现国内货量29.34%和国际货量2.1%的增长。青岛机场以优质服务链接物流企业,推动航空货运高效发展。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将于2024年4月8日至10日在西安举行,聚焦新丝路下的物流发展,汇集各方专家与领导。此次盛会将通过多场论坛与展览,探讨国际物流合作与区域经济的机遇,促进贸易交流,助力西安成为全球物流枢纽。
中亚货运班列的开行标志着铁路货运在开放发展理念下的转型与升级。尽管带来了成本和时间上的明显优势,铁路货运在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和共赢方面仍面临挑战。铁路部门需加强市场研究,积极拓展客户基础,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物流市场,确保铁路货运的可持续发展。
兰州国际货运班列自7月5日首发以来,至今已成功发运四列,货物出口额超过7000万元,顺利开通至汉堡的班列,展示了兰州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通过打通中亚、南亚及欧洲市场,兰州有望提升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也为中国制造增添全球竞争力。
郑欧班列成功完成首列进口粮食运输,标志着郑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业务测试的圆满完成。小麦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累计运输136吨,展示出高效的国际物流能力。随着更多批次粮食的进口,郑州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保障。
江苏徐州首趟中亚货运班列的开行标志着铁路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推动“开放发展”理念。该班列通过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铁路货运仍面临主动开放与双向开放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等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与市场对接,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以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兰州铁路局于8月21日成功开行首列兰州至德国汉堡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较海运节省15天的运输时间。班列全长8027公里,运行时间约为15天,编组42辆。该项目充分发挥了兰州铁路枢纽的地理优势,促进了国际物流品牌的发展,计划从8月29日起实现每周常态化开行,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连云港—哈萨克斯坦—欧洲的“连新欧”班列正式开通,标志着连云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合作升级。全长11000公里的铁路运输时间缩短至12天,提升了运输效率。连云港作为重要物流枢纽,助力中哈经济合作,并与哈方共建现代化物流园,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截至12月4日,郑欧班列今年开行班次已达150班,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总货值6.93亿美元,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辐射欧洲和中亚地区20个国家。未来目标将逐步提高,继续发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角色。
营口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作为,前三季度吞吐量增长4%,外贸量和集装箱量均显著上升,新开通入欧国际班列,构建海铁联运网络,成为东北亚重要中转枢纽。内贸航线覆盖30多个港口,航班密度达到420班次,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融入跨境电商。营口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