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货运量激增关税政策引爆企业紧迫感
近期中美贸易政策变动致使跨太平洋货运量急剧增长,受访中小企业担忧仍存。尽管市场有所回暖,集装箱运价持续上升,可预见的政策调整仍对未来航运市场构成挑战。
近期中美贸易政策变动致使跨太平洋货运量急剧增长,受访中小企业担忧仍存。尽管市场有所回暖,集装箱运价持续上升,可预见的政策调整仍对未来航运市场构成挑战。
亚洲到欧洲的货运量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贸易政策(关税、协定、进出口政策)、经济环境(增长、汇率)、物流(成本、效率)、产业供应链(转移、整合)、地缘政治(冲突、外交)及市场需求(消费、创新)。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亚欧货运格局,了解它们有助于把握国际物流脉搏。
2025年第一季度,乌鲁木齐国际货运航班量暴涨139.2%,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签证政策优化及海关便利化等政策支持;机场改扩建工程和航线拓展提升了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外贸发展和跨境电商驱动了市场需求;独特地缘优势也功不可没。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乌鲁木齐成为国际货运新兴枢纽。
2025年6月跨境货运量同比小幅下降0.3%,主要由于货车车厢运输减少27.8%。尽管国内设备总量略有下降,国际集装箱却实现1.0%的年增长。2025年前六个月整体运输增4.3%。
2025年上半年,鹿特丹港货运量下降4.1%,尤其在干散货与液体散货方面降幅显著。尽管散货吞吐量略有上升,集装箱运输量增长2.7%,但整体竞争力依然受到严峻考验。港务局对低投资水平表示担忧,未来如何重振贸易活力是关键。
郑州至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自2014年开通以来,累计货运量超过120万吨,使卢森堡货航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五。该航线连接了欧美亚24个国家及200多个城市,郑州机场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国际空运枢纽。
卡斯货运指数显示,8月份美国货运量与支出双双下降,预示着经济活动可能放缓。货运量同比下降9.3%,环比下降1.5%;货运支出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2.8%。该数据反映出消费需求疲软和企业库存调整等因素,为未来经济走势敲响警钟。
杭州市空港口岸上半年国际货运量突破11万吨,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货运量达9.75万吨,跨境电商货运量占比超六成,彰显了这一地区经济的新活力。
乌鲁木齐至德黑兰国际货运航线强势复航,每周一班,标志着跨境电商新通道的开启。最近四个月,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货运量激增522.2%,为国际电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部分国际品牌暂停中国至美海运。洛杉矶港取消航次数量激增,企业面临艰难抉择。尽管短期货运量数据尚可,但下半年或将面临下滑。贸易摩擦或将导致供应链重塑,企业需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