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汉堡阿尔托那邮轮码头近日启用了自动化的邮轮岸基供电系统,标志着汉堡在绿色航运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系统由一辆遥控平板车和一个巨大的机械手组成,后者能够灵活调整供电接口, 首次实现邮轮靠港时的全自动电能供给 。
这一创新举措将大幅降低靠港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尤其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减排量可达99% ,而能耗仅为传统发电的3%至17%。
近年来,国际航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港口城市。根据研究,一艘大型集装箱货轮的污染物排放量可相当于300辆集装箱卡车,而一艘邮轮的污染物排放则与2200辆汽车相当。为了应对这一挑战, 欧盟于2013年制定了加速岸电设施建设的政策 ,计划到2050年在所有大型港口建立供电能力。
汉堡港在此背景下,选择先行建设邮轮岸电设施,以应对邮轮靠港时更大的电力需求及周边居民的环境关切。邮轮岸电设施投资约1000万欧元,功率高达1.2万千瓦,依赖地下电缆连接至港区变电站,能够自动运作,操作简便。
此外,汉堡还计划利用移动充电船,这是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气发电船,旨在进一步加强绿色港口建设。该充电船可为邮轮和其他船只提供电力,同时减少硫、烟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汉堡港的这一创新不仅能为航运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城市供热提供解决方案 。
在中国,上海港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鼓励船舶使用岸电供电,计划到2020年实现主要港口90%的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推动绿色航运的发展。整体来看, 汉堡与上海港的合作为双方在绿色航运方面注入了新动力 ,预示着未来港口将实现更加环保的电能供给,构筑起一条连接中欧的"绿色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