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贸交易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经过数月努力完成的订单,货物历经长途运输抵达目的港后,却因客户迟迟不支付货款而陷入僵局。随着滞港费用不断累积,退运回国往往成为最后的选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操作,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确保货权归属
退运操作的首要前提是确保货权仍掌握在出口方手中。具体表现为:
- 正本提单尚未寄送给收货人
- 未进行电放操作
若已失去货权控制,则退运操作将难以实施。
二、立即启动退运程序
确认货权后,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通知起运港订舱代理,明确表达退运意向
- 正式致函船东,声明持有提单,要求禁止无单放货
- 建议将提单收货人更改为"TO ORDER",强化货权控制
三、争取原收货人配合
应尝试联系原收货人获取书面拒收声明,此举虽非必需,但能为后续操作提供便利。若能在当地找到新买家,则可通过付款交单方式完成转售,这是损失最小的解决方案。
四、正式退运操作流程
若无转售可能,需与船东协商退运事宜:
- 获取船东提供的退运报价(含海运费及目的港费用)
- 选择距离工厂最近的口岸作为目的港
- 以一般贸易方式办理进口清关手续
五、成本核算与决策
退运涉及的主要费用包括:
- 往返海运费
- 港口清关及杂费
- 内陆运输费用
- 进口关税及增值税
建议企业综合评估货物价值、滞港费用与退运成本,选择最优解决方案。若退运成本已接近货物价值,则需考虑其他处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