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物流运输过程中,货物被临时取消舱位的"甩箱"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打乱既定运输计划,影响后续流程,还可能产生额外费用和潜在损失。面对突发情况,货主应如何最大限度保障权益?
从深圳赤湾码头至伊朗阿巴斯港的航线上,无论是普通货物还是危险品运输,均存在因港口拥堵、船舶调度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甩箱的风险。物流行业专家指出,采取系统化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损失。
首要原则是保持冷静沟通
发生甩箱后,货主应立即联系货运代理或船运公司,明确具体原因。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约67%的甩箱案例源于港口作业延误,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协商最优补救方案
专业货代建议,货主应积极协商后续船期安排,缩短货物滞留时间。同时需明确滞箱费、仓储费等额外费用的分摊比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数据显示,通过专业协商可挽回约82%的可避免损失。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熟悉《海牙-维斯比规则》等国际运输法规至关重要。在2019年某中资企业案例中,因准确援引《汉堡规则》第17条款,成功追偿甩箱导致的全部损失。
选择具备国际运输风险管理认证的货运代理,可显著降低甩箱概率。业内分析表明,优质货代企业的甩箱率较行业平均水平低40%-60%。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保持专业沟通、完善法律保障的三重机制,货主能够有效管控国际物流中的甩箱风险,确保贸易链条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