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消费者不再仅为产品买单,而是为企业的价值观投票时,快消品供应链的可持续转型就超越了口号层面,成为关乎企业生存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和社会责任需求的同时,控制甚至降低成本,成为行业面临的核心课题。
消费者与员工的双重驱动:ESG战略的核心引擎
传统观念认为,成本是快消品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然而,Economist Impact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已跃升为供应链战略的首要考量,44%的供应链高管将其列为核心目标,这一比例较2020年的第六位有了显著提升。
这一转变背后是消费者和员工期望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全球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觉醒,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可持续实践的品牌和产品。快消品企业必须通过严格标准筛选供应链合作伙伴,从碳足迹、循环经济到劳工权益,确保整个价值链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尤其在北美地区,人才获取和保留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提升雇主品牌,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可持续性:成本中心还是利润增长点?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可持续性既被视为成本驱动因素,也被视为成本节约因素。表面上看,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劳工待遇等举措会增加短期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资却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报告显示,40%的受访者认为潜在的成本节约是推动可持续性议程的关键动力。例如:
• 结束单一来源采购可增强供应链韧性,减少突发事件导致的损失;
• 投资可再生能源可降低能源成本,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 优化物流可同时减少运输成本和碳排放。
具有前瞻性的企业能够通过可持续举措在中期获得成本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合作共赢: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生态系统
快消品企业深知,单打独斗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限于简单的采购关系,更包括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共享最佳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
具体合作领域包括:
• 发展可持续物流,如采用清洁能源车辆、优化运输路线;
• 共同投资供应链技术,如利用区块链追踪产品来源、大数据优化库存管理;
• 为供应商提供定制培训,提升其可持续生产能力。
标准化与透明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要实现供应链的全面可持续性,标准化和透明化至关重要。GRI、ISO和SASB等框架的普及,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可持续性绩效衡量标准。企业和供应商应积极采用这些标准,监测和报告可持续性指标,逐步优化流程。
通过建立透明供应链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环境和社会影响,及时解决问题,并向消费者和投资者展示其可持续发展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声誉,还能增强消费者信任,吸引更多投资。
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快消品企业的必选项。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运输和销售,构建完整的可持续价值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员工的认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