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租船合同中的PWWDSSHINC及CQD术语背景及应用

本文分析了租船合同中常用术语PWWD、SSHINC和CQD的含义及其实际应用。PWWD指每晴天工作日,涉及装卸时间的计量;SSHINC则明确了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和节假日;而CQD表示根据港口习惯卸货速度,需承担相应风险。这些术语对于保障航次租船业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理解租船合同中的PWWDSSHINC及CQD术语背景及应用

在现代海运行业中,航次租船合同作为船东与承租人之间的核心契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合同条款不仅明确了船舶使用条件,更对装卸率及相关责任风险进行了细致约定。其中,装卸率条款因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率与成本控制,成为实务操作中的关键所在。

PWWD——每晴天工作日

在航次租船合同中, PWWD(Per Weather Working Day) 即"每晴天工作日",是计算货物装卸时间的重要标准。根据《1980年租船合同装卸时间定义》,工作日的计算需区分天气条件的影响。

晴天工作日的界定标准 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热带港口的暴雨可能导致作业中止,而温带港口的细雨通常不影响装卸。例如,某合同约定"15000MT PWWD"时,若一周内遭遇两天台风,则实际作业日仅按5天计算装货量。

实务中需特别注意三点:节假日通常不计入装卸时间(除非特别约定);承租人须确保货物准时到港;突发天气状况需经双方确认记录。2019年某大宗散货案例显示,因未明确"雨天停工标准",船东与承租人产生了高达$120,000的滞期费争议。

SSHINC——包含非工作日的特殊条款

当合同出现 SSHINC(Saturdays, Sundays and Holidays Included) 条款时,意味着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均计入装卸时间计算。该条款常见于时效性强的冷链物流或季节性农产品运输。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繁忙港口为缓解工作日拥堵,允许周末作业;斋月期间中东港口通过夜间作业弥补日间效率损失。某案例显示,采用SSHINC条款的煤炭运输合同,较传统方案节省了18%的泊位等待时间。

但需注意风险控制:承租人需评估港口实际作业能力,避免因盲目追求时效产生额外成本;船东则应确保船员轮休制度符合MLC公约要求。

CQD条款的风险平衡艺术

CQD(Customary Quick Dispatch) 即"按港口习惯速率装卸",其不确定性使其成为最具争议的条款之一。成熟港口如鹿特丹的散粮装卸效率可达5000MT/天,而新兴市场港口可能不足1000MT/天。

2018年某铁矿砂案例显示,因未预先考察非洲港口的设备状况,船东承担了超出预期35天的滞期损失。专业建议包括:参考BIMCO港口数据库历史数据;在补充条款中约定最低效率保证;购买滞期费保险(Demurrage Insurance)。

行业实践建议

1. 合同谈判阶段应制作 装卸时间计算模拟表 ,涵盖各类例外情况
2. 采用BIMCO标准条款时,需同步约定当地气象数据采信机构
3. 新兴市场交易建议附加港口能力调查报告(Port Capability Report)

随着数字化发展,智能合约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装卸时间计算。马士基与托克集团合作的区块链平台,可实现天气数据、作业进度的实时共享,将争议率降低了42%。这预示着传统条款正在向数据驱动的精确化管理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