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铁水联运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方面成果显著,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公铁比价失衡等发展挑战。为促进铁水联运进一步发展,必须实现基础设施无缝衔接、货源组织高效畅通以及运输服务便捷优质"三个强化"。
近年来,我国铁水联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优化运输结构方面成果突出。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一系列发展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公铁比价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专家指出,要推动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三个强化":即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货源组织的高效畅通以及运输服务的便捷优质。通过这三大举措,将有效提升整体联运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强化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
港口与铁路之间的基础设施衔接是推动铁水联运的关键环节。当前,许多港口与铁路场站存在"港站分离"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铁路与水路的高效对接,还导致必须依赖公路进行短途运输的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应高度重视港口与铁路的整体协调,特别是在建设大宗货物集疏运铁路时,需同步推进铁路配套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对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的挖潜增效,缓解运能不足问题,确保运输通道畅通。
二、强化货源组织的高效畅通
完善货源组织机制是实现铁水联运成功的重要保障。专家建议,铁路、港口与航运企业应通过联合营销模式,集中力量开发更多货源,重点吸引大型企业合作。
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回程运输体系,打破单一货种运输限制,加强对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的疏运能力,实现货源的动态调整与高效利用。
三、强化运输服务的便捷优质
优质的运输服务是提高铁水联运效率的重要保障。港口应给予铁路运输的集疏运货物更多优先装卸权,确保货物快速转运。此外,应积极探索供应链延伸服务,满足生产与消费各环节需求,推动全流程优化。
运输价格方面,进一步优化铁路定价策略将有助于降低多式联运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铁水联运正处于关键发展期,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我们稳扎稳打、务实推进。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各方应协同发力,细化工作落实,才能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将有效解决铁水联运发展短板,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为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作出积极贡献。